测评行业乱象:从“恰饭”到“翻车”,信任还能找回来吗?随着同品类的产品越来越多,人们在购买前越来越依赖测评博主。然而,收钱发虚假测评、专业知识不足、评测不客观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,测评博主的可信度也受到质疑
随着同品类的产品越来越多,人们在购买前越来越依赖测评博主。然而,收钱发虚假测评、专业知识不足、评测不客观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,测评博主的可信度也受到质疑。老爸评测疑似翻车,Zealer裁员欠薪,315前的这一个月,测评行业可谓风波不断。
一、测评的初心与选择
2010年,以王自如为代表的个人测评博主们凭借着对产品的热爱,开始在优酷、B站等平台上传测评视频,开启了个人测评的元年。然而,随着竞争加剧和生存压力增加,测评博主们开始面临着盈利困境。
2012年,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,个人测评博主门槛降低,竞争更加激烈。部分测评博主选择接受厂商投资,但这为测评行业的第一次“崩塌”埋下了伏笔。
2014年,罗永浩和王自如的辩论将测评博主“恰饭”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。这场辩论的焦点在于,王自如接受了多家厂商投资,其独立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。
二、“恰饭”的快钱与无奈
“恰饭”已经成为当下测评博主最主要的盈利模式。厂商通过提供产品送测、发布评测指南或进行产品植入等方式,与测评博主合作。
“恰饭”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:节约采购成本,获得丰厚的合作收益,抢占首发测评的流量红利。然而,这种模式也引发了诸多争议。
三、测评想摆脱争议而不得
为了维护长远发展,测评博主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,摆脱“恰饭”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四、写在最后
理想化的测评行业,或许是《消费者报告》杂志的样子,它独立客观,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广告。但现实情况是,《消费者报告》需要高昂的订阅费用,在国内市场难以获得广泛支持。
测评行业存在“恰饭”的现实,但频繁出现的“测评翻车”事件也表明,人们对更高质量、更有价值的测评的需求在不断增长。
测评博主需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,积极寻求自我革新和蜕变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,重塑行业的良好发展环境。
参考资料:
1. 《Zealer发展史:王自如的月亮和六便士》,两个野人
2. 《从“拒绝”到“恭喜”,博主们找到了恰饭新姿势》,TopKlout克劳锐
3. 《一手“拔草”,一手“恰饭”,测评博主的终局,大概率是翻车?》,虎啸商业评论
本文由@奇偶派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题图来自Pexels,基于CC0协议。